
恭迎5/5 釋迦牟尼佛聖誕
知恩報恩,銘記教誨,知苦了苦,共成佛道
悟道法師開示
一、浴佛節之由來
據中國史料記載,佛陀誕生於距今約三千年前的周昭王時期,時為農曆四月初八。而南傳佛教則記載為距今兩千五百年。各派記載皆有所本,今且暫不討論年代差異。在中國,四月初八被稱為佛誕節,亦稱浴佛節;南傳佛教則稱衛塞節,時在陽曆五月,同樣有慶祝儀式。
釋迦牟尼佛乃成道後之佛號,佛陀示現降生王宮時,名為悉達多。初誕之際,太子即行七步,一手指天,一手指地,說:「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。」此「唯我獨尊」之說,若不深入經藏很容易產生誤解,以為獨尊佛陀一人。實則此乃表法,彰顯一切眾生本具佛性。《華嚴經》講,佛陀成道時首言:「奇哉!奇哉!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。」眾生本具之智慧德相與諸佛無二,只因妄想分別而未能顯現。這就是說明人人本具佛性最為尊貴,眾生本來平等。
太子周行七步宣言後,天現九龍吐水為其沐浴。現在我們紀念佛誕,就是以香湯浴太子聖像,這是浴佛節之淵源。
二、佛陀示現之啟示
悉達多太子之父為迦毗羅衛國淨飯王,曾請相師為太子占卜,相師言:「此子若出家當成就佛道,若在家則為轉輪聖王。」淨飯王聽聞後非常憂慮,為斷絕太子出家的念頭,於是命令宮中製造出歌舞昇平,使太子感受不到民間疾苦,以此來打消他出家的念頭。
太子年十六時,因久居宮闈,欲出城遊覽。遂命侍從引其出四門觀覽。於城門處,太子看到了人生四相:初見產婦臨盆,母子俱苦;次見老人傴僂而行,衰朽不堪;又見病者呻吟輾轉,痛苦難當;最後見到喪家舉哀,生死離別。回宮後,太子終日沉思,問侍從:「王者可免生死否?」侍答:「王者亦難免生老病死。」自此太子深究生死大事,然而苦思不得解脫之道。
至十九歲時,太子決意外出求道。淨飯王初不允許,經太子再三懇請,淨飯王才提出條件說,你要出家求道,先生一個孩子,將來王孫可以繼承王位。太子於是指著妃子耶輸陀羅的腹言:「已有身孕。」然淨飯王仍不同意太子出家。太子於是在夜半逾城出家,淨飯王不得已派遣五位侍從隨侍,這五人後來都出家了,就是最初的五比丘。
太子遍訪外道名師修行十二年,乃至日食一麻一麥,苦修六年,也沒有得到究竟解脫。後於菩提樹下,將十二年所學盡數放下,至十二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,徹證宇宙人生實相。
佛陀成道後,就開始弘法利生,說法四十九年。佛陀初轉法輪,於鹿野苑為五比丘(原侍從)宣講四聖諦、十二因緣與八正道,奠定了佛教根本教義。此後四十九年間,佛陀應機說法,從《阿含經》到《方等》、《般若》,直至《法華經》《涅槃經》的究竟圓滿,涵蓋了顯密、大小乘,一切教法,普度眾生。
《華嚴經》,是佛成道之後,於三七二十一日,在定中所說,出定後,方以漸次法門接引一切眾生。
佛陀一代時教,顯密圓融,大小兼攝,人天普被。今日紀念本師釋迦牟尼佛,應思惟佛陀示現的深意,依教修學,唯有超越生死輪回,方能得究竟安樂。尤其淨土法門,最契合一切眾生的根機,也唯有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是末法時代了生脫死唯一的穩當之路。
紀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誕,恭祝大家佛誕節快樂,法喜充滿。阿彌陀佛!
文摘恭錄自悟道法師佛教節日開示——釋迦牟尼佛聖誕 WD32-070-0006